在中国西北干旱区的腹地,蜿蜒着一条被称为“生命之河”的塔里木河,作为新疆的母亲河,它滋养着万顷绿洲,却也因生态脆弱与水资源短缺而面临严峻挑战,近年来,一种名为“1码防3码”的创新治理理念被引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,成为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关键密码。
什么是“1码防3码”?
“1码防3码”是一种集约化水资源管理策略,其核心是通过“1个核心指标”(如生态水位)的精准调控,实现“防止3类风险”(生态退化、农业缺水、洪涝灾害)的协同治理,在塔里木河流域,这一理念被具象化为:
- “1码”:以河道生态基流为底线,通过数字化监测确定最小需水量;
- 防3码:防止因缺水导致的胡杨林退化(生态码)、农田盐渍化(农业码)和突发性洪水(灾害码)。
这一理念的实践,标志着塔里木河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、智能化的跨越。
塔里木河的困境与转型
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,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,却因气候干旱与人类活动一度濒临断流,20世纪末,下游近400公里河道干涸,尾闾湖台特玛湖消失,沿岸胡杨林大面积死亡,传统治理中,农业用水占比超90%,生态用水被挤压,“3码”风险交织叠加。
2010年后,新疆启动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,引入“1码防3码”思维:
- 科技赋能“1码”:建立132个水文监测站,通过卫星遥感与物联网实时追踪生态水位;
- 动态调配“防3码”:在汛期蓄水防旱,在枯水期限制农业抽水,并实施生态补水工程,至2023年,累计向下游输水超84亿立方米,胡杨林恢复面积达200万亩。
协同治理的实践样本
在巴州尉犁县,农民艾合买提的棉田曾是“大水漫灌”的典型,他的田间安装了智能水表,灌溉量严格匹配“1码”分配的定额,县水利局局长李强介绍:“通过农业节水每亩减少300方水,省下的水用于下游生态,实现了‘1码’撬动‘3码’平衡。”
塔里木河管理局联合气象、农业部门开发了“水资源预警平台”,2022年夏季,系统预判昆仑山融雪量增加,提前泄洪腾库,避免了下游洪灾,同时将多余水量导入生态保护区,这种多目标调控,正是“1码防3码”的生动体现。
启示与未来挑战
塔里木河的实践证明,水资源管理需要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智慧,挑战仍存:
- 数据壁垒:部分支流监测覆盖率不足,影响“1码”精度;
- 利益协调: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尚不完善,农民参与度待提升;
- 气候变化:冰川退缩可能导致长期水源不稳定。
需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与流域共同体理念,让“1码防3码”从技术工具升华为生态文明的制度范式。
塔里木河的故事,是一条河流的救赎,更是人与自然和解的缩影。“1码防3码”不仅是治水策略,更是一种发展哲学——在有限的资源中,以精准的平衡换取无限的生机,正如一位当地牧民所言:“现在的水流声,是胡杨的歌声,也是子孙的笑声。”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