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拔苗助长”这一寓言,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,讲述宋人因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,反致禾苗枯死的故事,看似简单的典故,却暗合天地运行之道:万物生长有时,人为干预其自然节奏,终将适得其反,在“天地②肖”的宏大命题下——②”或指代阴阳二气之循环,“肖”则寓意效法自然——这一寓言更显深刻,当代社会中的功利主义与速度崇拜,何尝不是另一种“拔苗助长”?
天地之道,在于恒常与变易的统一。《易经》云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,生生不息之道,需顺应四时更迭、阴阳消长,农夫若逆天时而作,必致荒年;人若逆自然之理而求速成,亦必招祸患,孟子以“揠苗”之喻批判急功近利,正是强调“无为而治”的智慧:万物本有其生长规律,人力可助其势,不可改其道,这与老子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一脉相承。
当代社会却陷入集体性的“拔苗长鸣”,教育领域中,家长唯恐孩子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填鸭式教育、超前学习屡见不鲜,结果催生无数焦虑的“空心苗”;经济发展中,GDP主义驱使资源过度开发,生态破坏反噬人类生存;科技领域里,AI的野蛮生长引发伦理危机……这一切,无不是以“人定胜天”的傲慢取代对天地规律的敬畏,当速度成为信仰,过程被压缩,结果反而如揠苗之禾——看似高大,实则根基虚浮。
“天地②肖”中的“②”,可解为阴阳二气之动态平衡,阳主动,阴主静;阳为生长,阴为涵养,当代人只重“阳”的进取,却忽视“阴”的积淀,正如禾苗需日照亦需雨露,人生需奋斗亦需休养,文明需创新亦需传承,若只求“拔高”而忽略“扎根”,终将违背天地阴阳调和的法则,孔子言“欲速则不达”,《礼记》亦强调“时教必有正业”,皆在警示:违背自然时序的“加速”,实为倒退。
如何避免“拔苗助长”的悲剧?答案在“肖”字——效法天地,农业中的“有机种植”强调尊重作物本性,教育中的“慢教育”倡导因材施教,经济中的“可持续发展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……这些无不是向天地学习的结果,苏轼在《晁错论》中写道:“欲求非常之功,必待非常之人”,然“非常之人”绝非违背规律者,而是深谙“顺势而为”的智者。
天地不言,而四时行焉;万物不生,而造化机焉,拔苗者之失,非不勤勉,乃不明“天地②肖”之道,唯有放下控制的执念,回归对自然的敬畏,方能在沧海桑田间,见证真正的生长——那是一种根深叶茂、从容向上的力量。





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
京ICP备11000001号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